第(2/3)页 他今天穿了一件半旧的深灰色夹克,看上去更加低调朴素。 郑仪也看到了刘卫东。 他没有立刻走过去,而是先和几位熟悉的厅级干部简单聊了几句,然后才仿佛不经意般,朝着那个角落踱步过去。 “刘书记,这么早就到了?” 郑仪的声音温和,打破了刘卫东周围的宁静。 刘卫东仿佛刚从书中的世界被唤醒,他抬起头,看到郑仪,脸上立刻浮现出那种惯有的、让人如沐春风的温和笑容。 “郑秘书长?你也来了?是啊,年纪大了,习惯早点到,找个清静地方看看书。” 他合上书,书的封面是《资治通鉴》(第二十卷)。 郑仪的目光在那本书上停留了一瞬,随即自然地在对面的空位上坐下。 “刘书记真是好学不倦,让人佩服。” 郑仪笑道。 “哪里哪里,消磨时间而已。” 刘卫东摆摆手,语气谦和。 “倒是郑秘书长你,年轻有为,最近明州在你的主导下,气象一新,省委都高度肯定,我们这些老家伙,是既欣慰又惭愧啊。” 他这话说得极其圆滑,既捧了郑仪,又巧妙地把自己放在了“老家伙”、“旁观者”的位置上。 郑仪心中冷笑,脸上却笑容不变。 “刘书记过奖了。明州能有今天的局面,离不开邹书记的掌舵,也离不开像您这样的老领导坐镇支持。我不过是做了些分内工作。” 两人你来我往,说着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,看似和谐,实则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和意图。 研讨会很快开始了。 主讲人是省里一位知名的理论专家,讲的题目是“新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的担当与作为”。 内容很精彩,引经据典,结合实际,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。 但郑仪和刘卫东,显然都有些心不在焉。 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。 结束后,与会者纷纷起身,准备离开。 郑仪也站起身,却没有立刻走,而是对刘卫东发出了邀请: “刘书记,时间还早,雪也停了。党校后面有个小梅园,听说腊梅开得正好,有没有兴趣一起去走走?透透气。” 刘卫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。 来了。 他脸上露出欣然之色。 “好啊!早就听说党校的梅园是省城一景,一直没机会去看看。今天正好沾秘书长的光。” 两人并肩走出阶梯教室,朝着办公楼后面的梅园走去。 雪后的梅园,静谧无人。 枝头的积雪尚未融化,衬得那点点鹅黄色的腊梅花更加娇艳醒目,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寒香。 郑仪和刘卫东沿着覆雪的小径缓缓而行。 脚步声踩在雪地上,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。 走了一段,郑仪停下脚步,仰头看着一株形态古拙、花开正盛的老梅树,仿佛在欣赏它的风骨。 刘卫东也停下脚步,站在他身旁,目光同样落在梅花上,却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。 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 郑仪忽然低声吟诵了一句古诗,语气带着些许感慨。 “刘书记,您说,这梅花,之所以能傲雪绽放,香沁寒冬,是不是正因为经历了之前的酷暑和严霜的磨砺?” 刘卫东微微一笑,顺着他的话说道: “秘书长说得有理。不过,梅花虽好,也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气候。若是种在温室里,虽然也能开花,恐怕就少了这份凌寒独自开的傲骨和香气了。” 他这话,看似在说花,实则暗有所指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