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如此反复,九次!整整九次! 林东和孙小玲轮班看着,眼睛熬得通红,人也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。 小半个月,就耗在了这“九蒸九曝”的工艺上。 最后是熬膏。这更是一个精细活儿。 处理好的老参切成薄片,配上几种林东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辅药,还有从长白山深处弄来的特级椴树蜜—— 那蜜,稠得像琥珀,舀一勺能拉出老长的丝,带着一股清冽的花香。 所有东西,放进一个专门找老窑匠烧制的紫砂罐里,罐壁厚得能保温一天。 然后,就是守着那小煤炉,用最微弱、最稳定的火,慢慢熬。 林东几乎是睡在了这间屋里。眼睛死死盯着那微弱的火苗,耳朵竖着,捕捉罐子里偶尔传来的、细微的“咕嘟”声。 他得全神贯注,感受着温度一丝一毫的变化。 生怕一个疏忽,火大了,焦了;火小了,不成。 那浓郁的参香和蜜香混合在一起,在小屋里盘旋不散,闻久了,脑袋都晕乎乎的,像醉了酒。 七天,又七天……整整七七四十九天!少一个时辰都不行! 酿制那【红景天活力饮】也不轻松。 林东照着脑子里的图纸,领着李勤、王大壮他们几个壮劳力,叮叮当当,敲敲打打。 硬是用收来的废铜烂铁,加上从报废拖拉机上拆下来的零件,拼凑出了一台简陋的【低温超声波萃取】设备。 那玩意儿与其说是设备,不如说是个会嗡嗡叫唤的大铁疙瘩。 一开起来,整个屋子都跟着震,声音吵得人耳朵嗡嗡响,效率低得可怜。 新鲜的红景天挑拣、清洗、切碎,放进那“大铁疙瘩”里,慢慢地磨,慢慢地榨。 没有好滤纸,他们就用几层干净的白棉布叠着,一点点地挤,一点点地滴,那速度,看得性子急的李勤直跺脚。 “东子!这得弄到猴年马月去啊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