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表弟看完纪录片,又给刘尚发来消息: “表哥,你是让我进组做摄影师吗?我看了一下,确实有点难度。” 刘尚笑了,回复表弟: “你能做个毛线摄影师,你有这方面能力和经验吗?你进组先给摄影师他们这些技术人员打杂,他们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。” “啊?” 那边安静了好一会,表弟最终表示,他还是先从小视频做起吧。 “表哥,你当年就是小视频发迹的,要不这样,你到时候指点我两下,然后帮我引流,推广一下呗。对了,还有剧本什么的,能不能帮我整点优质的剧本,对了,还有比较厉害的演员。” 刘尚无奈地摇摇头,他把尚元文化那边的秘书联系方式给了表弟,让表弟去联系自己的秘书。 “对别人客气点,不要因为有我这层关系,就得意忘形。” “好的好的,谢谢表哥。” 这表弟没啥天赋,又不愿意吃苦,在这行很难走得远。 不过看表弟也不像是有远大目标的人,不管干什么,在这行总不至于饿死。 更何况有刘尚这个关系在,表弟再不济,一年也能弄百万个达不溜。 ... 以往刘尚开机之前,都要和剧组的主创们举办一个非常正式的剧本围读会。 但是这次身在韩国,剧组里的主创一半都是外国人,语言不通,剧本围读会没啥意义。 刘尚取消了剧本围读会,他觉得经过多次修缮的剧本已经很完美了。 因为刘尚非常喜欢剧本改编自的,另外,他觉得这次拍摄比较特殊,剧本和台词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改,毕竟他千辛万苦找的几位演员都是极有实力的。 他对他们很有信心。 不过在开机之前,刘尚仍然给几位主演进行了一次‘集训’。 训练内容很简单,就是看一部电影。 这部电影也是韩国的,叫《寄生虫》。 2019年,该片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。 2020年,该片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。 可以说是创造亚洲电影历史的一部电影,当年掀起巨大热潮。 刘尚让他们看这部电影,就是因为《寄生虫》和《燃烧》的内核是相同的:也即底层阶级的愤怒与反抗。 《寄生虫》它是一则情节剧,充盈着类型片工整圆熟的叙事设计,戏剧味浓郁,却又真的很带感: 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家庭,在一系列阴差阳错的身份隐瞒和一系列兔起鹘落的意外事件中,各藏隐痛、各怀鬼胎、相互摧残、相互侵占。 它又是一则寓言诗,满布着卡夫卡式的迷宫网,和高度浓缩的符号:地下室、暴雨、洪水、体味、奇石、撒尿的男人、童军、闪烁的感应灯、印第安文化,这些符号时而确切、时而多义,时而让人得意“嘿嘿嘿这个我看懂了、我把这个隐喻解读成明喻了”,时而让人困顿“呃呃呃这个好像还有别的内涵,好像仔细想想还能导入更深邃的东西”。 “不是我带着这块石头,是这块石头死死地跟着我”、“钱像熨斗,能把人熨平,没有一丝褶皱”、“人生本来就不该有计划,没有计划才不会失败”……每一个句子都在就事论事、指向此时此地,可每一个句子都可以无限延展散射,漫漶出庞大的宇宙。 以及最重要的,“寄生虫”究竟指的是谁呢? 是生活都不能自理或者懒于自理的、居于食物链顶端心安理得地享受剥削的、把一切精致建立在他人服务之上的精英阶级? 还是得过且过、如蝇逐臭、不思进取,像食腐动物般赖在宿主家中,却能为了每次贪便宜机会而挖空心思、无孔不入的底层群氓? 或者说,在这个宇宙中,其实谁都在彼此寄生,在一些更宏阔、抽象、无名、语焉不详的东西面前,其实谁都活得如同虫豸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