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8章 亩产又是一万八-《汉阙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不能只解放豪强官田的生产力,而不顾及帝国的真正基础小自耕农啊。
    劝农掾史又开始朝县里的田啬夫瞪眼了:“田啬夫,如此妙法,为何隐瞒不报?”
    一句话,反正不是我的责任。
    田啬夫急了,不肯老实接锅,还在为自己争辩:“西安侯,下吏也来看过,但只觉此法费人力多,产粮却不见得有多高,于代田法并无太大增益,故才未上报。”
    氾胜之不服:“坡地下田亩产,已不亚于县中上田。”
    他也知道,今日引起西安侯主意,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索性绕过了田啬夫:“下吏敢请君侯及田掾准许,让我在县中最好的上田试种!与普通代田法相较。”
    小伙子这是卯上了啊,任弘笑道:“黑狸白狸,能捉到硕鼠,便是好狸,依我看,代田区田各有千秋,不可妄议优劣。”
    “但问题是,你这‘黑狸’,能抓到多少鼠呢?”
    氾胜之咬了咬牙:“下吏算过了,只要不在坡地上,有足够人力和粪肥,亩产定能增数倍甚至数十倍。”
    “上田一亩收粟百石,中田收粟五十一石,下田可收二十八石!”
    此言一出,本来暗道倒霉的县田啬夫顿时大喜,氾胜之这是自寻死路啊。
    而劝农掾史和吕广粟等人都面露惊愕,要知道,关中最好的地,粟米亩产也不过四石上下,只听说赵过亲自料理的地有过亩产十石的传闻,但后人再未达到过,这氾胜之,一张口就要翻十倍?
    正接过瓢饮水的任弘,直接被呛到了,没忍住一口水喷在氾胜之脸上!
    他忽然明白氾胜之为何有这等能耐,历史上却要混到七老八十才能出头了,无他,吹牛太过啊!
    一百石粟是啥概念?在称粮食时,石是体积单位,按照质量换算,相当于后世的四千多市斤,汉代一斤合256克,则是八千多汉斤了,再考虑到汉亩只相当于公亩的三分之一不到……
    别说汉代,就算二十一世纪,化肥农药金坷垃一起上,试验田里的小米也没这产量。
    任弘被吕广粟帮忙拍着背,看着将牛吹得飞上天的氾胜之,心情有些复杂,只想劝他一句:
    “小伙子,做人那,要老实一点,亩产万斤不可取啊!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PS:秋收区别三升粟,亩收百斛。丁男长女治十亩。十亩收千石。岁食三十六石,支二十六年。——《氾胜之书》
    确实吹太过了。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